8月8日,当首批观众刚刚走出电影《东极岛》的放映厅时,除了纷纷发表对影片的看法,不少人也提到了另一部同题材的纪录片——《里斯本丸沉没》。这部电影没有流量明星,也没有工业化的大制作,但自上映以来,凭借其深刻的历史内涵、人文价值与卓越的制作水平,赢得了无数影迷的热烈追捧,观影人数突破了117万,斩获了国内多个奖项,包括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、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等荣誉,豆瓣评分高达9.2分,而在哔哩哔哩上的点击量也突破了600万次。
一段被遗忘的历史
《里斯本丸沉没》聚焦二战时期,一艘名为“里斯本丸”的日本货船在运送英军战俘的过程中沉没的历史事件。影片详细还原了这一历史事实,并回顾了舟山渔民英勇营救落水盟军战俘的感人事迹。这不仅是战争的历史,也是千百个家庭的苦难史、数百名侵略者的罪行史,以及舟山渔民义举的见证。
展开剩余76%1942年9月,1816名盟军战俘被关押在日本武装运输船“里斯本丸”的船舱内,船只从香港出发,前往日本。由于日军没有按照《日内瓦公约》的规定,在船上悬挂任何战俘运输的标志,结果“里斯本丸”在平稳航行了三天后,最终在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“鲈鱼号”发射的鱼雷击中。
在船只遭遇攻击后的25小时里,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关押在船舱底部,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。尽管英军战俘们拼命自救、破窗逃生,但危急时刻,浙江舟山的渔民们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,划着小船将384名奄奄一息的盟军战俘救起,为他们提供食物、衣物和庇护所。尽管如此,仍有828名战俘或溺亡,或被日军枪杀,或困在船内未能逃生。
寻找沉船
凹凸镜观影团曾组织了两场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的观影活动,导演方励亲临现场,并细心回答主持人与观众的提问。即便映后交流结束,他依然在影厅外与观众展开深入对话。
方励导演的背景颇为独特,原是一名地球物理学者及海洋技术专家,后来转型成为电影工作者。2014年,在监制韩寒的电影《后会无期》时,他偶然听当地渔民讲述“里斯本丸”的故事。方励回忆,创作《里斯本丸沉没》源于一份好奇:“站在甲板上,离我脚下30米的地方,埋葬着828个被遗忘的生命。谁是他们?他们为什么被遗忘?最初我只是想抢救这段历史。”
对方励来说,寻找“里斯本丸”的沉船是历史赋予他的使命。若不亲自去揭开这段历史的真相,他深感对不起这片舞台,直言即便花费18年时间,也一定要制作这部电影。影片的最终目标之一,是希望日本方面能够承认这段历史的真实性。
2016年,方励带领团队开始了寻找沉船的艰苦历程。尽管在多次尝试中未能成功,他们并没有放弃,最终通过扩大搜索范围,定位到一处大型沉船的声呐图。2017年,通过与图纸的比对,他们确认了这艘沉船正是“里斯本丸”。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寻找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幸存者或知情者,特别是曾经在船上的英国战俘。
70岁导演的创作探索
这段被遗忘的历史,直到2018年才被更多人知晓。为了寻找“里斯本丸”号沉船幸存者的后人,方励导演在英国的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《每日电讯报》以及《卫报》上刊登了长达两个月的寻人启事。最终,380多个战俘家庭联系上了方励,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在这过程中浮出水面。这一寻找过程,成为了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作为一位70岁的新人导演,方励也经历了不少挑战。在制作过程中,他尝试了多种方式来还原历史场景,特别是影片中使用的动画部分。起初,他曾尝试使用真人表演,但最终发现表现过于做作;之后,他又尝试制作3D雕塑模型,渲染为二维效果,虽然技术上看似先进,但缺乏真实感。最后,方励决定采用版画风格的定格动画,并结合特效,配合精心制作的音效,最终呈现出一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。
在被问及是否会坚持做纪录片时,方励坦言:“纪录片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职业,它让我勇敢去追寻梦想。整个制作过程就像解谜一样,拼凑真相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魅力。最终,这部作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,连接了不同人的经历,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。”
影片简介
《里斯本丸沉没》被誉为东方版的“敦刻尔克”,是一部以纪念中国渔民伟大壮举为主题的纪录片。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调查,方励导演和摄制组通过访问英、美、日、中等国的核心当事人及其后代,尽力还原发生在舟山东极岛海域30米深的“死亡之船”——“里斯本丸”沉船的真相。
本文内容根据凹凸镜观影团映后交流文字整理。
发布于:山东省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杠杆-炒股配资之家-广州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